为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按照上级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工作方针,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负责、严谨、务实的态度抓好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的防治工作,共建和谐健康校园。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以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已任,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对人员的危害,并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全体教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认真做好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教体局指导下,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体制。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校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的处置工作。
4、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各班主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对人体的危害,提醒学生在空气污染较严重时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倡导教职工及家属成员积极响应政府关于“多做环保,低碳生活”的根本号召,自主节能减排,共同防治大气污染。
三、工作要求
1、学校积极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细化工作措施,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大家了解空气污染分级以及防护措施;同时做好家长工作,争取支持。
4、学校总务处每天8:30前发布当天天气情况、PM2.5浓度及空气质量指数等相关信息,便于学校各部门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安排。
四、日常安全管理
1、每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严格按照值勤制度,在校门口、学校校园、教学楼走廊等处进行经常性的巡视。
2、凡是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安排教师管理,保护学生安全 。
3、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情况当天值日领导、值日教师负责楼道口进行监督、疏导。
4、各班主任要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及重度污染天气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
5、学校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6、学校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工作会议必须对上月的安全工作进行小结,并就下一步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全体教师会议根据实际布置安全工作。
7、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共同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及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
五、突发环境事件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
1、报警程序
(1)当事人所在学校负责人
(2)根据事件需要,经领导同意后报告上级相关部门或公安机关,报警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110、120。
2、处置措施
(1)接报后,校长、值日教师和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2)组织人员按照程序打电话向上级导报告。
(3)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到场领导汇报。
(4)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当地卫生所或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如是严重污染天气事件,除迅速做好相应应急反应、平息事态外,其余人员疏散。
(6)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3、注意事项
(1)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
(2)处理事件的原则是: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快速疏散,经上级组织批准安排放假。
(3)严格控制社会闲杂人员和家长进入校园。
4、疏散人员
(1)当事人所在的教室、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应在统安排下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地带,其余各室关闭门窗,避免更大的伤亡事故。
(2)确保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